病毒对计算机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
病毒对计算机的影响体现在以下方面:
繁殖:计算机病毒可以像生物病毒一样进行繁殖,当正常程序运行的时候,它也进行自身复制。是否具有繁殖、感染的特征是判断某段程序为计算机病毒的首要条件。
破坏:计算机中毒后,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,计算机内的文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,通常表现为增、删、改、移。
传染: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,更严重的是具有传染性,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,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。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,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,它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,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,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。只要一台计算机染毒,如不及时处理,那么病毒就会在这台电脑上迅速扩散,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,如优盘、硬盘、移动硬盘、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他的计算机。当人们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,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优盘也已感染上了病毒,而与这台计算机联网的其他计算机也许已被该病毒传染了。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。
潜伏:计算机病毒的内部往往有一种合并,不满足触发条件时,计算机病毒除了传染外不做什么破坏,触发条件一旦得到满足,有的会在屏幕上显示信息、图形或特殊标识,有的则执行破坏系统的操作,如格式化磁盘、删除磁盘文件、对数据文件做加密、封锁键盘以及使系统死锁等。
隐蔽: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,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,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,有的时隐时现、变化无常,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。
可触发: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,开始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。为了隐蔽自己,病毒必须潜伏,少做动作。如果完全不动,一直潜伏的话,病毒既不能感染也不能进行破坏,便失去了杀伤力。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杀伤力,它必须具有可触发性。病毒的触发机制就是用来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的。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条件,这些条件可能是时间、日期、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。病毒运行时,触发机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满足,如果满足,启动感染或破坏动作,使病毒进行感染或攻击;如果不满足,使病毒继续潜伏。